首页

飞鱼女王网站

时间:2025-05-24 09:54:29 作者:朝驱逐舰下水事故最新调查结果:船底无破洞 船尾救生通道流入海水 浏览量:31464

  中新社郑州8月31日电 题:台胞河南行:从“完全不了解”到“想带家人来”

  作者 黄欣欣

  8月31日,台胞李年裕刚结束在郑州的参访,便和妻子踏上前往洛阳的高铁,“好不容易来,当然要多看看。”

  三天前,由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主办的“溯源·河南成功行”活动在河南开启。近40位台胞拜访根亲博物馆,打卡河南博物院,游览“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主题公园,体验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对大部分参访台胞来说,河南是他们此前从未到过的地方。“一定会再来”成了他们此行结束时最多的表达。

  一次姓氏寻根,找到了自身来处。

  “之前我只知道我在台湾长大,但我外公跟我说我们的先祖是跟着郑成功来到台湾,家族的原籍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南”,参观完根亲博物馆的台青周旭薇对记者说。了解到台湾的很多姓氏都来自河南固始,她把途中所见所闻发到家族群,“我们是河南人吗?”,周旭薇问,她的外公回答:“是的。”

  一场博物院之旅,听见历史的回响。

  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四神云气图壁画、武则天金简……台胞们的视线紧紧跟随着河南博物院讲解员介绍的展品,不时拍下喜欢的文物。

  “一整个下午我都非常兴奋,在历史书上看过的在眼前一一呈现”,在参观完河南博物院后,台青苏允恺对记者连连感叹河南的历史“永远看不够”,他惊讶于很多历史故事都跟河南有关,“来之前就有人跟我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我今天总算是见识到”。在大陆做自媒体的他表示,会向想来河南的台湾人首站推介河南博物院。

  一天的戏剧观赏,“做了一场关于河南的梦”。

8月30日,由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主办的“溯源·河南成功行”活动参访台胞走进河南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图为台青苏允恺在景区内的高粱地前拍摄短视频。 黄欣欣 摄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景区共有21个大大小小的剧场,是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演出时长最长的戏剧聚落群之一,其以河南“土地、粮食、传承”为主线,用戏剧讲述黄河沿岸古往今来的悲欢离合。

  穿过景区内壮观的百亩高粱地,台湾郑成功文化推展总会副总会长廖秀庆走到刻满河南地名的夯土墙前,找到廖姓发源地并合影留念,“我父亲、阿公(祖父)只知道他们是从湖南来的,但这次我才知道廖姓可以追溯到河南,真的很希望下次能带父母再来这里。”

  走进景区深处,《曹操的麦田》《苏轼的河南》《天子驾六遗址坑》……台胞穿梭于剧场内的各个演出场地,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也变成了“你刷完了几部剧?”

8月30日,由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主办的“溯源·河南成功行”活动参访台胞走进河南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图为“李家村剧场”内的表演现场。 黄欣欣 摄

  讲述河南1942年大饥荒历史的“李家村剧场”内的戏剧,唤起了台湾开南大学应用英语系硕士彭永泓的别样记忆。“我差点落泪,我爷爷是农夫,我的父母也有苦过,剧中长辈为了后代能活下去牺牲自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彭永泓对记者说,此前从未了解戏里的历史,也听不懂河南方言,在观剧过程中,他全神贯注,生怕错过细节,也无数次被剧中台词触动。

  离开景区已是深夜,台胞们在车上交流着观剧感受,也谈及河南之行的点点滴滴。很多人说,河南的历史和现实都太丰富了,这是第一次来河南,今后也一定会带家人再来。(完)

【编辑:韦俊龙】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我要取土”匹配“我要弃土” 全国首个水土保持土石余方数智平台上线

全国人大代表 马静:由于利润等原因,社会资本不愿意进入市场,我也希望政府通过减免房租、政策上的帮扶等降低成本,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社区老年食堂,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可口的饭菜。

中部“三问”的湖北回答

该书英文版的出版发行,有助于国外读者深入了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举措、目标和成果,对于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的认识理解,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让“一带一路”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孙述涛被提起公诉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由“大写意”转向“工笔画”,更多发展繁荣、改善民生的故事正不断发生。世界也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遇见一个更好的未来。

9月CPI同比上涨0.4%

永州4月18日电(唐小晴 谢万波 邓湘华)连日来,在湖南省永州道县清塘镇楼田村,农机手驾驶农机在田间开展早稻耕种作业。

证监会:建立对中介机构的常态化滚动式现场监管机制

桂海潮认为,从学生成长为教师,又幸运地成为航天员,把科研工作搬到太空,离不开家乡的哺育、教育,源于党和人民的培养,源于新时代提供的新机遇,源于全体航天人的接续奋斗。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